【观点】从生意视角重新认识PPP
一、为什么要以生意的视角看PPP
近几年我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体会,就是认识到了概念制造的重要,我既看到了概念制造的巨大引力,也看到了概念解魅后的一地鸡毛。时至今日,我有一个可能不准确的想法,即,PPP可能也是一个宏大的、典型的概念制造。
为什么要这么说,那让我们来聊聊PPP。现如今,相信大家对PPP的内涵至少都有所一定的了解,界定什么是PPP,我们当然可以用诸如全生命周期政企长期合作、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等一系列特征来进行表达,但如果要抽离最核心的那一条,想必PPP这三个字母已然可以穷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或者说大部分情况下的政企合作。
政企合作,本质即用市场化的方式(包括市场化的主体、市场化的手段)解决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过去,由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正外部性,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其供给都是由国家或政府来一力统一供应,但政府天然属于非市场化主体,效率有所不及,所以兜兜转转一圈,又尝试市场化的手段(即PPP)解决这个问题,所以,看待PPP的本质有一个不同的视角——即为了非市场化的目标,采用的一种市场化手段,很绕是吧?多读两遍就不绕了。
既然市场化,那么一定绕不开市场化的主体——即各类企业,他们是PPP的操作主体,过往我们很少以企业视角看待PPP,似乎其除了拿项目,抢市场,其他东西都和PPP的基本面发展无关,但园林、水务行业上市公司的不断暴雷似乎在提醒我们,这里面好像有一点问题。在这里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如果做PPP的公司最后或大部分都摆脱不了出问题的命运,那么一定可能是PPP本身有问题,落实到企业头上,就是PPP这门生意有问题。所以今天,我们就以生意的视角,来看待PPP,毕竟,如果这门生意天然有缺陷,导致绝大部分企业都不愿意或做不了PPP,那么PPP本身也就不复存在了。
二、从五力模型看PPP
什么样的生意是一门好生意?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很多元,在此,我们先用一个波特五力模型进行分析,什么是波特五力模型,大家可以自行百度,这里我就用白话说,波特五力模型,即认为一个行业(或者一门生意)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分别为上游需求方的议价能力、下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竞争者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判断一个行业或生意的好坏,就可以从这五个角度,下面我们一一展开。
1、上游需求方的议价能力
PPP的上游其实就是地方政府,这个议价能力如何?坦白说,在基建投融资领域,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即,政府的逻辑驱动是风险厌恶而非收益驱动,把价格压得太低对主谈的领导没有任何动力,但自从顶层设计中给出“盈利而不暴力”的基本原则,但又不对盈利的标准做出具体规定(盈利的本质其实是风险定价,很不幸,PPP的风险程度相当不低),于是在这样的黑箱下,价格过高成为天然的政治不正确,因此,随着地方政府对PPP的逐渐熟悉,价格压制也不断加强,叠加地方政府在产业链的天然优势地位(中国的政府可不是国外的小政府),上游需求方议价能力变得极其强大,并且,这种议价并非市场化的合理议价,而是非理性的风险厌恶议价,最终导致PPP风险与收益的不匹配。此为其一。
2、下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PPP的下游是什么?其实就是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对投资方有议价能力吗?显然,目前中国大部分投资方与施工方是一体的,由于上游的议价能力太过强大,PPP本身没有太多收益,所以要玩,只能把施工的溢价叠加到PPP投资溢价本身。在这个基本面下,下游供应商的溢价能力就成了伪命题,毕竟左右口袋互相转移。纯的投资方有没有?现在已经很少了,无它,风险收益比太大。
3、竞争者竞争能力
这一点一直是PPP行业永远的痛。中国的施工单位太多了,央企、地方国企、民企,各有优势,但在玩PPP方面,央企和地方国企抗风险能力尤其融资能力的强大,决定了其天然的竞争优势,中国的央企多少呢?建筑类的现在就有六大,地方国企那更多如牛毛,中国真的需要这么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法国的万喜就是未来的典型趋势案例(法国国内绝对的巨无霸)。竞争者之间太过于激烈的竞争,大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也是PPP收益率偏低的原因之一,当然,因为PPP属于典型的高风险生意,所以其分层也比较严重,好的地方(对应风险低)竞争极其激烈,不好的地方又没人敢投,矛盾的集合体。
4、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
PPP的潜在进入门槛高么?应该说不高,在PPP最好的16、17年,基金、金融机构、民营老板进入的比比皆是,为何?因为你确实找不到什么门槛,技术?资质?口碑?成瘾性?好像都没有,所以PPP退潮后,这部分人也很快消退,毕竟没有吸引力的生意,显然不会有太多潜在竞争者进入,资本的逐利性会告诉你,高收益低竞争的行业,大部分情况下是个伪命题。
5、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能替代PPP的有哪些?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可能是一类(专项债、各类城投发债也归属这个区间),直投、片区综合科开发(非PPP的)可能是另一类,PPP的优势在于合规性,有政府信用担保,但这种担保是弱担保(对比专项债的省级政府增信担保,你很难认可各个市县的增信有省一级强,而市县一级的项目,恰好是中国基建市场的主体),还恰好碰上三大攻坚战之首的强力金融去杠杆,加上反反复复的顶层政策不稳定(各种整改、各种退库),替代品不断进行替代则成为必然。
综上所述,如果从五力模型来看,PPP这门生意确实是太差了点。但五力模型只是宏观描述了这门生意的大趋势,并不能给我们PPP这门生意不好做的真正答案,我们还要更加深入,从财务的底层,看看PPP这门生意命门到底在哪里。
三、从财务视角看PPP
从财务视角看PPP,笔者提供两个角度,第一个是杜邦模型,第二个是笔者总结的几个小TIPS。
1、杜邦模型
这个模型笔者以前介绍过,就不展开了,简单说,企业真正赚钱(以ROE为核心)有三种方式,一种是高利润(代表企业是茅台),一种是高周转(代表企业是沃尔玛)、一种是高杠杆(代表企业是基建、银行),简单说就是赚钱有三种,靠品牌(高溢价,爱买不买),靠速度(小钱快赚,积小成多),靠杠杆(用别人的钱赚钱),基建呢,低利润、低周转、相对高杠杆,在所有的赚钱模式里,最好的是高利润型,有了利润,实现高周转、高杠杆都非常容易,其次是高周转,你看世界五百强,沃尔玛、日化用品总是有一席之地,最差就是高杠杆(中国的银行是个例外,因为其被赋予了控制实业的属性,成为政治与实业的桥梁),如果三种模式可以叠加,那更是伟大企业的摇篮,近点看,在国外,苹果就是高利润+高周转的伟大结合,在中国,房地产就是高周转与高利润的结合,也诞生了一系列极其赚钱但目前尚不伟大的公司。回到PPP,PPP是什么呢?一方面,“盈利而不暴利“决定了其属于低利润;另一方面,冗长的前期流程、滞后的付费期、漫长和合作期(最高30年,河东都变河西了)都决定了其属于典型的低周转,最后,一片喊打的融资属性,把唯一可能盈利的高杠杆也打掉一半。说真的,这种顶层设计本身就是矛盾的,低利润+低周转+低杠杆的政策设计,只能创造一门平庸的生意,吸引一堆平庸的企业入局。所以笔者个人观点,PPP的顶层设计既然选择市场化这一手段,但又量身定做了一套平庸的生意,最后的结果怎样?可想而知。
12
最新新闻资讯
- 空气质量检测_[固体废物转移许可,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广东]广东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核发等117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广州、深圳实施
- 空气检测_[生态环境,环境质量]铜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 钢结构检测_[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治理,固定污染源]将排污许可制打造成改善环境质量的制度利器
- 室内空气检测_[工业绿色化,环境管理,绿色工厂]回顾2020,工业绿色化的精髓都在这
- 大气检测_[三门峡,黄河流域治理,水环境保护]三门峡市拟投资27亿元进行黄河支流全流域综合治理
- 第三方检测_[环保项目,重点建设项目,河北]总投资11896.5亿!2021年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出炉
- 检测标准_[环保企业,侵犯技术秘密]赔偿近1亿!一环保企业“挖人”侵犯技术秘密被判赔
- 第三方检测_[中铁生态,招聘,环境管理]北京中铁生态环境设计院有限公司招聘
- 无损检测_[光大水务,张国锋,创新转化]光大水务张国锋:优秀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 长江环保预中标4.5亿马鞍山市长江大保护(一期)
- 海峡环保:拟投资福州市浮村污水处理厂二期厂外配套管网工程
- 中铁水务承建的广德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提标改造工程主体完工
- 戴晓虎: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 超27亿!山东烟台市释放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大单
- 海洁环保科技联合预中标海南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叉河组团污水处理厂工程(一期)PPP项目
- 1.06亿 博世科联合体预中标广西宁明县城污水管网改造EPC
- 开门红!中工环境中标成都市大邑县安仁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项目
- 《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发布
- 光大水务取得江苏淮安淮阴东城污水处理项目二期
- 一位院士的“新概念污水厂”:不仅提供可持续水质 还要实现碳中和